2021年,我國5G網絡建設速度和規模繼續保持全球領先。統計數據顯示,截止2021年,我國5G基站數全球占比超70%,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5億,標志我國已建成全球大規模5G地面通信網絡。同時,新目標逐漸聚焦空間通信技術--衛星互聯網。
空間通信衛星按距地面高度不同,可分為低軌、中軌和高軌三大類,其中低軌衛星軌道高度通常為500km~2000km,信號覆蓋具備低延遲、低輻射、低成本等特點,不用架設基站且不受地域限制,是地面通信網絡的有效補充。2020年7月,全球通信標準制定組織3GPP宣布完成5G技術標準R16版本,已包含5G地面網絡與非地面網絡的融合研究。2021年9月,3GPP公布5G技術標準R17版本將于2022年凍結發布,該版本首次引入低軌衛星通信需使用的非地面波(NTN)技術,是移動與衛星通信產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。
5G地面通信主要由光纖與無線波媒介完成,其大容量、快傳輸、低時延特性需要強大網絡硬件基礎設施支持,部分偏遠地區和海洋領域建設維護成本過高,導致信號覆蓋困難。而低軌衛星通信與5G實現差異化互補,可完成信號覆蓋,并在防救災、無人機、資源探索等特殊場景中發揮重要補充作用。
同時,5G技術標準R17版本將進一步研究NB-IoT/eMTC與非地面網絡集成,以支持位于偏遠山區的農業、礦業、林業,以及海洋運輸等垂直行業的物聯網應用,從另一個維度凸顯衛星互聯網重要性。目前,5G網絡支撐各垂直行業的物聯網應用連接任務非常緊迫,2021年7月中國互聯網協會報告顯示,到2025年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將達80.1億,年復合增長率14.1%。預計全球將有309億臺物聯網設備接入。機構TrendForce研報顯示,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有望達2950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3.3%。受物聯網需求和有限軌道資源驅動,預計2021~2035年我國衛星互聯網總產值或達9338億美元。
為引領低軌衛星通信產業加速發展,我國近年來集中出臺了推進政策。
2020年4月,在我國首次提出“新基建”計劃中,衛星互聯網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范疇。2021年3月,我國“十四五”規劃明確提出打造全球覆蓋、高效運行的通信、導航、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,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。2021年11月,工信部發布《“十四五”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》,進一步細化提出全面部署衛星通信網絡、5G、千兆光纖網絡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重點任務。包括推動高軌衛星與中低軌衛星協調發展,推進衛星通信系統與地面信息通信系統深度融合,初步形成覆蓋全球、天地一體的信息網絡,為陸??仗旄黝愑脩籼峁┤蛐畔⒕W絡服務。
據預測,低軌衛星互聯網將成為2022年電子行業的關鍵趨勢之一。